首页 重活一世 下章
第174章 盈科神话
 间飞快的到了1999年000,一个+T将要到来。

 1999年54“数码港”概念在香港股坛刮起了一阵强烈的旋风,盈科借壳上市,一天之内股价曾暴涨23倍,资产增加了三百多亿港币。资产相当于其父李嘉诚长江实业市值的13,轰动全球的金融业。

 而李泽楷的家当也从几天前的15亿港元暴涨到现今的超:u使该公司在本周一跃成为香港第11大蓝筹股企业,总市值高达590亿港元。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物,有人甚至戏言李泽楷一天赚了他老子一辈子挣的钱…

 科技概念加资本运营,李泽楷不但创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同时成功地演绎了“借壳上市”的新模式。

 鄙市的红火,既表现出香港股民对发展高科技的憧憬,对数码港项目的信心。

 也反映了他们对李泽楷发展创新科技理念的认同和能力的认可。

 824,科技概念股在香港股市再领风騒,红的科技股盈科数码,上升9。此时的李泽楷头~来数年盈科公司在经营地产、宽频互联网↓码港以及科技创业基金四大核心业务发展的框架。

 对于李泽楷有志在香港发展高科技,其父李嘉诚持赞赏的态度。他说:“泽楷和龙心集团的老板叶云在过去几年放了大量时间和不少投资及心血在发展高科技事业上,以他的工作表现和经验,可以在很多国家找到发展空间。但是,他是要立于香港,这是成和接受香港的表现。”

 从黄鸿年手中买下得信佳,随即易名为盈科数码动力。李泽楷这一“新宠”马上一片热气腾腾,带动科技股的炒风猛吹。

 9初,在香港的蓝筹股、红筹股和国企股全线下降的情况下,唯有科技股异军突起,最大成额的四只股份中科技股占了三只。

 在科技股“群莺舞”的升中,不少炒作传闻都和盈科沾上关系。不单散户追捧科技股,连部分传统基金经理也不顾一向稳健的投资作风,加入猛炒科技股的行列。因数码港声名大噪的盈科更在科技股热下,一再被炒高。

 以此同时。盈科急速升地背后涉及大量地市场传闻。如市场传言盈科旗下地科技创业基金计划赴美上市。并可按每股一美元地高价集资。

 而实际地情况是。盈科地互联网业务要在2000初才正式推出。但有意争取为盈科进行批股融资地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对盈科市值却作出令人难以置信地高估。估计盈科地市值约48亿8000美元。单是其互联网相关地业务地价值。便可达31亿美元至68美元之间。

 其实。当李泽楷一得到“数码港”地资讯园区开发权后。他就想到要借壳上市。

 被李泽楷选中用来上演股市神话地道具“得信佳”原本是一家不甚出名地上市企业。但在前联所行政总裁袁天凡地协助下。使得被借壳地“得信佳”公司。在消息没有确定前。股价已040角。这个升幅已经相当地惊人。

 而在正式公布借壳恢复挂牌地当天。得信佳股价15分钟之内从136角猛升至322。升幅达到了惊人地22a千亿港币地企业。相当于李嘉诚长江实业市值地三分之二。

 虽然“信佳”在当天收盘时地股价最后回落到183。不过升值仍有124。创下香港股市地单升幅记录。得信佳市值由四十多亿升至600亿。一天增加了500亿。该股票单价为一角三六。最后以每股单价1元报收。市值上升125至590港元。其中李泽楷握有379亿港益。

 其实就整个借壳计划来说,已酝酿一月有余。在前联所总裁袁天凡和百富勒总经理梁伯韬的协助下,李泽楷以香港数码港发展权无偿注入及总值246亿港元的地产项目为代价,换取得信佳75%股权并握有一批可换股债券。同时,得信佳以每股六角二的价格向市场粉5759亿股新股。

 借壳完成后,得信佳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

 那么黄鸿年的得信佳又是如何成为李泽楷的盈科呢?

 得信佳(Tricom)是在1994年上市,每股售价12元,主要的业务是从事销售办公室通信器材、个人通信产品及基建通信系统,以及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援。黄鸿年则是在90年代初淡出新加坡商场,转至香港大展拳脚,入主香港中策集团。

 1997年6月间,他通过中策集团全面行使购股权而持有香港上市公司星光电讯(StarTelecom)国际控股的37%股权,原持有的得信佳的另外37%股权,也因星光电讯的增购股份而持有的得信佳的权益也提高到55%。

 由于这两家公司在中文互联网≈机和传呼机方面,在香港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错,黄鸿年因此十分看好这两家刚加盟中策集团的公司的盈利前景,他充满信心地说:“盈利前景不是好,应该说是很好。”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膨,电信业被视为明的增长之星,是个盈利前景大好的行业。善于不断发掘商机的黄鸿年,在这方面显然是有其长期的全盘策略,收购经营这类行业的公司是他全盘策略的重要棋子。

 黄鸿年说:“我密切注意这行业的动向和发展已有五年之久,只是中国电信市场的大门还未打开,而且也较难找到适当的收购对象。因此星光电讯和得信佳有意让人参股注入新资金,我马上认为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难得机会。”

 不过,在风大雨急的金融危机下,星

 和得信佳的业务却宣告出现亏损,黄鸿年的电信业发)而进退两难。

 就在此时,李泽楷的盈科拓展集团乘虚而入,在5间以24亿6000万港元的价格,将香港和中国的房地产出售给得信佳集团,换取这家电讯配备制造商的四分之三控制权。

 炒卖科技股马上席卷香港股市,加上李家的金字招牌,得信佳一恢复易,就立即成为香港市场的炒作对象。当时许多股友根本不问价买盘,仅求买得股份,狂热程度足以媲美昔日红筹股。

 得信佳在暂停易前,股价只0136元,在李泽楷从黄鸿年手中买下得信佳。股票恢复易时立即猛涨超过20倍,一度达到322元,闭市时上涨169港元,为183元,相等于截至1998底经审核净资产值的234,本益比更高达1400倍。

 至于李泽楷旗下的盈科集团在复盘第一天,帐面升483亿港元(约100新元),黄鸿年旗下的中策集团自然也沾了盈科之光。

 中策集团将得信佳出售给盈科之后,持有得信49%的股权,成本价为022元。股价大升125倍时,帐面盈利高达27亿8000港元。

 随后,盈科拓展把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兼任盈科数码动力的主席,前香港联所行政总裁袁天凡出任该公司副主席,前电信管理局总监艾维朗出任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泽楷随后网罗各方高手,立即展开各种大出击。

 借壳上市是股市术语。一家公司上市,原则上需要5以上的经营实绩,循正式手续在易所上市,须花费相当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于是,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的。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为‘空壳‘--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买家无须动用大额资金,有别于一般含义的股市收购战。

 有买壳者,就有造壳者--有的集团有意分拆上市,或掏空某上市公司的‘‘,使其变成空壳,待价而沽。醉翁之意不在酒,买家的意图不是,而是壳--即上市地位。

 其实,借壳上市中的‘壳‘,是指取得控股地位股东易位的上市公司。一般情况下,这类公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或处于停业状态,或无业绩,总股本或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少,股价较低。而借壳上市就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股票,或通过有偿授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及法人股权,从而达到收购控制壳公司并将自身多资产注入到壳公司的一种资产重组方式。

 对这种壳资源的定位,有关专家认为,只有连续筹资能力即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才是比较理想的壳,因为控股至少三年内失去筹资功能的公司,资金捉襟见肘,回旋余地不大,改变‘弱者恒弱‘的成本实在太高。

 但是,愿意转让壳的上市公司又大多是因为经营状况处于亏损或濒临亏损,失去应有筹资功能,面临被摘牌危机而不得不‘金蝉壳‘,而真正具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接受控股要求买壳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因而在实际借壳上市操作中,壳一般被定位在那些规模较小、业绩平平或亏损的上市公司身上。既然壳是一种稀缺资源,是有市场价值的,不是随地可觅,随处可见。因此,在寻找、选择壳方时,必须做出详细的分析、理性的判断,以求发现尽可能低成本的壳。

 近年来市场上总有这样的倾向,凡是壳公司都会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股价直线上升,甚至翻一翻看来都极为平常,壳成为二级市场炒作三线股的主要题材。

 伴随着市场上资产重组热的升温,借壳之风也愈演愈烈,因而在市场容量有限、公司上市实行配额管理的情况下,借壳成为许多公司间接上市的途径。

 在证券市场上,收购兼并行为是经常发生的,这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对市场、对企业来说都是有益的。

 收购兼沧先看目标公司的资产质量⌒场地位以及发展前景等相对静态的价值,在一些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公司上市实行额度管理的条件下,收购兼并行为更多的是看中目标公司的壳、目标公司的股票能够挂牌上市易的资格,而对其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都不太重视,买下这个壳就拥有了壳公司的直接融资、增资配股等垄断权力。

 一个企业集团,只要有了一家上市公司,就有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就有了进行资本经营的支点,因而借壳的直接动机是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将自己的优良资产注入到壳公司中去,借壳方从此就走向了资本市场,还可以通过增发A股或增资配股壮大自己的资本实力。

 借壳是一种市场优化行为,因为市场为“壳”找到了“核。”但是大家也知道,其实这一过程中不乏炒作因素,一些借壳公司并无实质重组方案,一些经营困难的壳公司明显地不可能给控股对象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那么借壳公司的真正动机就可想而知了,不外乎转手获利。

 李泽楷成功的借壳上市,使“数码港”的科技股成为令投资者最感兴趣的一只股票。当然,投资者们不会仅仅为246亿元的地产项目心动,真正的热点是香港数码港的发展权。尽管此项权利今年7月才由港府正式批出,而此次新发的股票也是8才正式入市流通,但市场人士一般估计,这项至2003年方有实际利润产生的项目至少可为该公司带来60港元的收益。

 地产一直是李氏家族的拿手好戏,而股市拥更为看重的则是盈科集团的高科技包装。

 佰股连续大幅攀升,首当其冲者均为“高科技概念股t媒体评论员挖苦香港人“高科技不搞,科技股炒。”

 李泽楷恰是拿捏此一机会,利用投资者对数码港的憧憬一举借壳上市。当然,盈科手中确实握有一批高科技项目,包括与英特尔对半投资合作的网上互动电视项目。

 据称,该项目曾被美国投资银行估价为200港元。而盈科与微软合作发展项目的消息亦甚嚣尘上,市场一直预期盈科集团将于时间成时在上市公司注入上述项目。

 香港政府与李泽楷估计“数码港”可以赚到86亿,把计划交给“得信佳”之后,公司的市值竟增加到600。

 其次是李泽楷借壳的布局手法缜密,把地产演化为高科技,再把股票筹码锁死后,以反利益输送制造大利益,使得股票狂飙。即使是李泽楷的父亲李嘉诚也对其大泼冷水,指出“得信佳”在市场上还没有流通的量,极不正常。市场对“高科技概念股”的追捧,令盈科集团一连串尚未兑现的项目变成股市上大肆炒作的题材,使得今天的李泽楷赚30亿。

 这虽然反映了香港金融界的浮躁,也看出了李泽楷的身上出李氏家族独有的商人的气质。可以说,小超人这次将一些物业(主要是北京盈科中心)及香港数码港的未来收益权,注入选好的“壳公司”得信佳公司,实际上只是向得信佳公司注入数码港概念。

 作为回报,则换取了得信佳公司大量发行的新股的所有权,盈科公司因此成为得信佳公司的控股股东,得信佳公司复牌上市易当,开市仅仅5钟,股价便向上狂升22,从0136元迅速飚升至3225,这使得“小超人”在这5钟内创造了近千亿港元的财富神话。

 当时各家报刊纷纷报道此消息,证券时报版大写特写,香港本周上演高科技概念股神话:李泽楷赚300。在不费分文借壳上市后,首为公司录得帐面盈利379亿港元,自己的身家亦暴涨至5046亿港元,而这家企业至今还未有利润产生。

 作为香港首富李嘉城的二公子,这是他第二度引起广泛关注。199年,出道不久的李泽楷将处于渐渐亏损状态下的卫星电视转售于传媒巨子默多克旗下,一次获利52亿港元。正是利用这笔资金,李不仅创建了盈科拓展集团且分拆至新加坡上市,更使该公司在本周一跃成为香港第11大蓝筹股企业,总市值高达590港元。但是谁又知道,李泽楷的这两次成功其实都归功于叶云。

 报纸上登着:“好戏才刚刚开始上演,数码港的计划也只走完第一步,李泽楷明天还能赚300么?。”

 “也许会亏300。”叶云看着这则消息呵呵笑着。

 叶云又接到了李泽楷的电话,此时的小超人,风光无限,可谓独领风騒,名气盖过老爸。李泽楷的语气牛气十足:“哎呀,小云啊,你这段时间去哪里了,我找你好久了,知道我们盈科的事吧,这还得多提醒你告诉我借壳上市啊,嘎嘎,我做得不错吧,现在盈科的市值在5000港币左右,我的妈呀,我也没想到能冲到这种地步,我是个诚信的商人,盈科你和我各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叶云冷笑着:“李大哥,你别太乐观了,股市会涨,也会跌,盈科到现在还没开始盈利股票就冲得这么高,这绝对是个危险的信号,现在我给你打十亿美金过去,你马上让英国大东公司将那十亿股票给我买过来。”

 李泽楷一愣:“大东是我们公司的另一大股东,现在股票还在涨价,他们会抛出手中的十亿股股票吗?”

 “实话告诉你们吧,李大哥,我预测大东马上要抛售盈科股票了,人家大东本来就是做投机生意的,现在能赚钱,他能不抛,如果大东抛售股票的话,盈科的股价会大暴下跌,盈科会从将近6000的资产将会缩水到2000亿左右。”

 “小云,你在说笑话吧,现在香港每个股民都看好盈科的,就算大东抛售股票,也会有其它的买家顺利接手的,这个你担心得太多了吧。”

 叶云对李泽楷的反驳很不:“李大哥,你就听我一次吧,不然的话,你将来会后悔的,我敢断定,如果你不现在收购大东手上的股票,等他抛售时,你将会输得很惨,这可是你的滑铁卢之战。”

 如今的李泽楷已经被胜利冲晕了头脑,他的语气非常的坚定:“小云,虽然说我能有今天,绝大部分是靠你的指点,但是你现在的观点我不赞同,大东现在也是我们的股东,现在能赚钱就想把人家踢开,这太不厚道了。”

 “李大哥,你厚道,英国佬可不厚道,你别固持了,相信我吧。

 ”

 “小云,你的这个要求我办不到,我们李家做生意诚信为上,如果我们真的给大东施加压力,让他把股票吐出来,别人会说我们李家忘恩负义,如果就此引发风波,会让很多股东对盈科前景丧失信心,股民也会支摇对李家的信任,那样引发的后果,更会让股票狂跌啊。”

 叶云万分生气,本来他想帮帮李泽楷,可这家伙现在牛得没边了,哪把自己的话当真。叶云生气的吼了一句:“李泽楷,你一定会后悔的,盈科那百分之三十的股票我不要了,你走着瞧吧,等你后悔那天再来求我吧。”叶云生气的挂了电话。盈科的神话破产已经不可避免了。看来重生并不是万能的,本来可以改变盈科的结果,但李泽楷的自我膨,让叶云无法挽救盈科。这也难怪,任何人处在李泽楷的位置同样会自我膨的。
。  M.5xXs.Cc
上章 重活一世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