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影
已完结
作者:叶兆言 时间:2018/12/25
二十年代江南的小城是故事中的小城。这样的小城如今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陈迹的一部分。人们的想象像利箭一样穿透了时间的薄纱,已经逝去的时代便再次复活。时光倒,旧梦重温,故事中的江南小城终于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
没有玻璃的花房
已完结
作者:叶兆言 时间:2018/12/25
《没有玻璃的花房》是叶兆言新近推出的长篇小说,讲述文革时期戏校大院里的故事,是一代人的成长史。以一个小男孩“木木”为线索,对戏校大院里的孩子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命运展开。花房”在这里是一个在不同背景下的固定空间,它曾是孩子们游戏的地点,文革时期又成为人们批评和接受改造的场所。
-
岁月与性情
已完结
作者:周国平 时间:2018/12/25
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
局长
已完结
作者:高和 时间:2016/8/17
银州市公安局局长与一头野猪同归于尽,立刻引发了填补局长职位的明争暗斗。关键时刻,副局长彭远大却带着两个刑警千里迢迢深入到闽南山区追捕犯罪嫌疑人。大家认为彭大远这次与局长位置无缘,这只能怪他自己运气不好…… 小说幽默地描写官场明争暗斗的同时,还以真实生动的细节讲述了公安干警辛苦破案的悬疑过程。本书是作者继畅销书《接待处处长》之后的又一部诙谐幽默风格的官场题材力作。
-
灵感女孩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时间:2015/8/6
《灵女孩》是一部大胆、奇特、深刻的小说。作者运用她那富于智慧、优雅和幽默的文笔,展开了一幅涉及异国情、隐秘的觉、幻景与现实因袭相传的神奇画卷,情节跌宕多姿,引人入胜,颇具魔幻现实主义彩。
-
沉没的鱼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时间:2015/8/6
来自旧金山的一行十二人,准备启程前往兰那王国旅行,领队陈璧璧却在出发之前离奇死亡。 旅途依旧展开,而陈璧璧化成魂魄跟随着他们。一路上,他们在东西文化的下,经历了各种离奇 的事件。后又被丛林深处的部落绑架,游客中的一个男孩更被族人视为救世主转世……
-
喜福会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时间:2015/8/6
小说描写了四位格、命运各异的中国女抛却国难家仇,移居美国,以及她们各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的生活经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虽已身在异国,却仍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女,国难家仇可以抛在身后,却无法抛却与祖国的血脉亲情。而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虽外表看来与母亲非常相像,却是迥异于中华入国的价值观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并不得不亲身承受两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冲撞。母女之间既有深沉执著的骨亲情,又有着无可奈何的隔膜怨恨,既相到关心又相到伤害……不过,超越了一切的仍是共同的中华母亲,是血浓于水的母女深情。
-
接骨师之女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时间:2015/8/6
母亲茹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为了防止遗忘她将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秘密记录在案:女儿丝是位代人捉刀的作家,在与男友同居十年后正陷入情和事业的低谷。母亲的讲述使我们见证了北京郊区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的发掘,一位接骨大夫的女儿,即茹灵生身母亲的惨烈遭遇,以及茹灵姐妹如何于国仇家难之中幸存下来,又如何先后抛下过去的种种伤痛,最终来到美国的坎坷经历。女儿在读了母亲的记录之后,才理解了母亲的过去,得以明白母亲格中种种的别扭与为难,于是谅解了母亲早年对自己的伤害、反省了自己年少青涩时犯下的种种错误,也因此更加深层地挖掘到自己格之中的问题,与母亲,与男友的关系也最终教得到和解、为亲人创作,讲述她们的故事。
-
灶神之凄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时间:2015/8/6
《灶神之》是一部可读较强的小说。作者以母亲成长的背景为蓝本,讲述了战时期一个中国妇女的不幸婚姻故事,揭了世俗社会对人的抑,可与本电影《人证》媲美。
-
我们仨
已完结
作者:杨绛 时间:2015/8/6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女士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女士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
干校六记
已完结
作者:杨绛 时间:2015/8/6
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怨而不怒”的宗旨。杨绛和钱钟书的遭遇,虽然比不少受批斗的知识分子要好得多,但到底是一种屈辱,也是人才的费,杨绛谈到这段经历,并没有情的呐喊。虽然说作者怨而不怒,但在字里行间,还是对人的丑恶有所讽刺,每多言外之音。如“小趋记情”一章,隐然处处以狗和人相对照,人不如狗的婉讽跃然出。那种世中人与狗互相依傍的情意,也令人动。又如“凿井记劳”一章,对农民似有所不,但如果认为这就是对农民或“农民”的鄙视,无异落入“唯阶级论”的窠臼。作者想说的,其实是人的贤愚好坏,并不应由其出身阶级等先天因素来决定。
-
洗澡
已完结
作者:杨绛 时间:2015/8/6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
寄住在贝壳里的海
已完结
作者:詹馥华 时间:2015/8/6
如果你没忘记文学中可以天马行空的自由,还有那样开放受的心,你应该也会很喜《寄住在贝壳里的海》。这是一个略带优伤的故事,这是一本让你悠悠回味的忆体会海内的轻柔,渔村的宁静和只属于海边的温馨漫,那股动人心的力量,如同你眼角抑制不住的泪花从平静中慢慢渗出……看这本书是,总觉得书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海蓝气息,总觉得某些东西跟村上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最繁华都市里的时尚女生,看似随波逐,内心却一直期待着那份单纯;一个是生活在纯朴海边的聋哑男孩,举止安详,俗的气质与大海浑然相融。当他们一次又一次不期而遇,当两条看似不相的平行线擦出火花,人们知道,又一段充笑泪悲的情开始了。
-
一杯热奶茶的等待
已完结
作者:詹馥华 时间:2015/8/6
情人节的夜晚,小华递了一杯热茶给苦苦的乡公所等待天使的阿问。抱病回宿舍时,和楼友的男友黄子捷撞个怀,也遇上了等待自己的热茶!热茶是温暖的魔法哩,它让每颗等待的心都暖了起来。阿问说:小华,你递给我的热茶是温暖的魔法,一杯热茶的等待,是有保存期限的。期限到了,就会失去温度……我的天使没有回来,却要谢谢你这个会用热茶绝招的天使哦!黄子捷虚弱的生命也因魔尖而仍然温暖……那是热茶的等待呦!
-
谁的青舂有我狂
已完结
作者:子尤 时间:2015/8/6
这是一本非常彩、有趣的作品集。里面详细记录了我14岁的所思所想。这一年,有两个词汇是布我思绪的每个角落,即疾病与女生。疾病代表着苦难,女生预示着希望。身在病房我与疾病为伴,享受不尽;和女生一起。则初尝思念的滋味。一年来经历惊心动魄,这是外人看到的情景。我要做的只是冷静面对,张开双臂接每一天。在疾病之神不停地将死亡的烟花爆炸在我头顶时,我却每高歌着女生的名字……
-
Q版语文
已完结
作者:林长治 时间:2015/8/6
《q版语文》,搞笑类图书。有 “出版界周星星”之称的林长治继《沙僧记》后的又一搞笑力作。作者将三十一篇我们耳能详的语文经典课文彻底打造成无厘头爆笑故事,内容诙谐幽默,情节出奇,对白趣怪。对待这些现象,又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无厘头”的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相对较小的青少年群体,但是,无厘头也确确实实带给了新新人类一种颠覆的快和乐趣。而“老舍好似怪兽”也正是出于那些暂时还处于“无知”阶段的青少年之手,而这正印证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青少年还不具备鉴别文化的能力,因而其喜好带有强烈的娱乐。
-
沙僧日记2:盛开的师傅
已完结
作者:林长治 时间:2015/8/6
作者以西游人物沙僧口吻,以记体随笔形式和自创编年法,借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之旅,投当代业务人员长途奔波中的社会见闻。毫不掩饰的有意逗乐和随手可拾的讽刺与嘲,汇聚了后现代生活和思维方式的细节与智能,具有和从前的文学完全不同的另类趣味。
-
沙僧日记
已完结
作者:林长治 时间:2015/8/6
充奇情幻想,被评为中国网络文学中“大话西游派”的开山之作!作者完全颠覆了西游记中沙僧的传统形象,以另类而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游记的取经故事。书中以沙僧的口吻,自创编年体,用记的形式,借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之旅,投了一群都市年轻人为生活而奔波的酸甜苦辣。全书充了后现代生活思维方式的细节,让人笑中泪在幽默中警醒,实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青年励志经典之作。
-
高山下的花环
已完结
作者:李存葆 时间:2015/8/3
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和艺术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已完结
作者:李存葆 时间:2015/8/3
不管是伟大先哲的功与过,还是芸芸众生的是与非;不管是神奇的创造,还是无谓的牺牲……一旦成为过去,后人统统称它为历史。历史是有局限的,没有局限也就没有历史。虽然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人们从中看到的却不尽相同。
-
大国之魂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时间:2015/8/2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王牌远征军的英雄史诗。这是中国现代军事战争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部反映抗风云的大型纪录片。英勇的中国远征军在险恶的环境下如何力挽狂澜?如何以少对多抗击本的优势兵力?中美英四国围绕滇缅战役如何周旋?世界风云人物蒋介石、史迪威、宋美龄、孙立人、杜聿明之间又展开了怎样的角逐?二战同盟军——美国又为何暗杀中国当时的领袖蒋介石?一位被中国远征军拯救的西方记者又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今天,他醒来了!”本书将带你直击中国王牌远征军的抗现场,揭开中国远征军真实的历史。
-
中国知青梦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时间:2015/8/2
讲述了一段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历史:当1989年最后一个知青怀着壮志未酬的心境,带着被战火创伤的肢体回到国内,这场历时20年、国家耗资300个亿的中国知青运动到此就终结了。鲜为人知的是,在知青中曾有这样一批英,他们怀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奔赴金三角战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谱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理想主义是那一代人的特征,是他们的生命之本。他们虽不是历史的功臣,却用闪光的理想主义为知青运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理想主义从来都是灿烂的。
-
黄河殇:1938·花园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时间:2015/8/2
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同部的矛盾也趋热化。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石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离失所……
-
流浪金三角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时间:2015/8/2
在遥远的金三角漂泊着一群不同经历、不同身世的中国人……在埋葬他们尸骨的高山上,所有的坟头一律朝向故乡北方。读邓贤的纪实文学,我们总是落泪。金三角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源头,它的兴旺源于中国解放战争,有一支国民残军在这里建立了独特的毒品王国,在异国他乡演绎着生命的挣扎和奋斗……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落泪。邓贤的纪实文学《金三角》,以充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示了一群另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
-
生活的恩赐
已完结
作者:陈世旭 时间:2015/8/2
1964年,我初中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无力供我继续升学,家里希望我做工自立,这样就横下心,跟着当时由市政府组织的一支上山下乡知青队,到外地的一个农场队务农。读初中的时候,我逐渐形成了一些对文学的兴趣。
-
镇长
已完结
作者:陈世旭 时间:2015/8/2
十几年前,我们小镇文化馆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因为写作了一篇小说改变了默默无闻的命运。那小说获了那一年的全国文学大奖。他后来也因此被调到省里去做专业作家,自然是很扬眉吐气的了,整天一副天才在思考的深沉样子,在镇子里走着,觉得一切都那么琐屑和肮脏,心里充了悲悯。没想到有一天却遭了一个人的头喝。
-
将军镇
已完结
作者:陈世旭 时间:2015/8/2
我永不会忘记我曾经生活过十年的那个小镇的那条河的那座桥。那其实只是些大小不一的卵石,删节号似的横过那河。平常子,河的发处只高过脚背,最深处也不过小腿。经年累月,河水汩汩地冲刷、磨洗、浸润那些卵石,汛时节,也凶猛地漫过它们。河像时间一样使那些坚硬的卵石光滑、老化,以至分解、消失,然后又有新的卵石来更换或填充。当我们走过这桥,便多少知了那河。这有些像我们将要阅读的这部小说:凸现在时间之上的是一长串人物,就像那些横过河的卵石;而时间就像河一样冲刷、磨洗、浸润过他们。时间留下了痕迹,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历史。
-
李芙蓉年谱
已完结
作者:陈世旭 时间:2015/8/2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世界文学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了前所末有的变异和发展。作为这种变异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狭隘走向阔大,独一无二的选择让位给多种多样的选择。现实主义依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但在现实主义之外,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探索和实验,从而造成了中国当代文苑的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多无化的艺术景观。尽管还有干扰甚至还有锢但作家的艺术创造力、文学整体的生产力,毕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回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变异和发展,我们充深深的怀念,但我们更寄希望于未来二十世纪最后几年的岁月和二十一世纪更长的岁月,我们相信,未来的文学一定会获得更新、更好、更大的变异和发展。
-
读城记
已完结
作者:易中天 时间:2015/8/2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的。有的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 “大气醇和”,上海 “开阔雅致”,广州 “生猛鲜活”,厦门 “美丽温馨”,成都 “悠闲洒”,武汉 “豪硬朗”。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如果你有条件,不妨通读天下城市。当然,你还可以读书,比方说,读这本《读城记》。
-
大话方言
已完结
作者:易中天 时间:2015/8/2
《大话方言》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品评历史、细读城市之后又一部别具特的语言力作。在书中,易中天涉足了自己全新的领域“语言学”,对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并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穿古越今、走州过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让人眼界大开。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6-07出版。